【多地允许密接居家隔离,密接者居家隔离】
防疫政策变化
〖壹〗、今年高考的新变化主要包括安检升级和明确的考生防疫政策。具体变化如下:安检升级:两次安检:考生需接受监考员使用金属探测仪 、智能安检门进行的两次安全检查,以防止作弊行为 。禁止携带电子设备:考生不得携带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进入考点。
〖贰〗 、近期,我国的防疫政策有所调整 ,其中一项重要变化是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了“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这项调整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应对当前的疫情形势,提高防疫效率 。
〖叁〗 、月以来,央地层面的防疫政策均迎来一些细微的变化。 中央层面 ,国家卫健委于11月11日提出20项优化措施,主要包括:缩短密接者及入境人员隔离时间、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不再判定次密接等。
〖肆〗 、这些政策调整表明,我国在科学精准防控的基础上 ,正在逐步放宽防疫措施,以适应疫情形势的变化 。2023年春节疫情形势 从近来疫情形势来看,虽然部分地区疫情较为严重 ,但整体仍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可以预测2023年春节新冠疫情不会大爆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 。
〖伍〗、新冠疫情全面放开的时间是2022年12月。具体来说 ,国家在2022年12月7日正式宣布了新冠疫情的全面放开,这标志着新冠疫情的管控措施发生了重大变化,防疫政策进入全新阶段。此后,全国范围内的防控措施开始全面放宽 。
〖陆〗、现在做出调整 ,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应该说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密接是集中隔离还是居家隔离
〖壹〗 、集中隔离。次密接触者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感染新冠病毒,但是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必须开展集中医学隔离观察 ,这样可以有效阻止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的潜在感染者与其他人群接触,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同时还可以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的发病人员早发现、早治疗。
〖贰〗、按照疫情防控规定 ,须对密切接触者采取“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的管控措施,集中隔离期限从其与阳性感染者最后一次接触之日算起,隔离时间总长为21天 。
〖叁〗、密接需要集中隔离。集中隔离是针对与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 ,也就是次密接人员所采取的隔离措施。居家隔离是针对自身存在感染可能性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采取的措施 。因此,对于密接人员,集中隔离是更合适的选取。
〖肆〗 、密接者需要集中隔离。密接者 ,即密切接触者,指的是与病毒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由于密接者感染病毒的风险较高 ,因此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伍〗、密接一般是集中隔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中指出:新冠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和密接的密接(简称次密接),需要在1两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
〖陆〗、密接是集中隔离。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应当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于特殊人群可采取居家医学观察 ,应当加强指导和管理,严格落实居家医学观察措施。具体来说14岁及以下儿童,若其父母或家人均为密切接触者或密接的密接 ,首选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
时空密接者最新隔离规定
〖壹〗 、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一般不需要隔离,时空伴随者需要居家隔离。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 这类人群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有过一定的接触,但还未达到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原则。 因此 ,一般不需要隔离,但建议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告知。 如果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 。
〖贰〗 、时空伴随者数据比较准确,时空伴随者不是强制被隔离。时空伴随者数据准确性: 时空伴随者数据通过技术手段,如手机号码定位等 ,确定与确诊或密接人员在同一时空网格内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且最近14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30小时以上的人员。
〖叁〗、时空伴随者需要隔离3天,在此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 ,并且不算密接 。隔离时间:单纯的时空伴随者并不需要集中隔离,只需在3天内进行2次核酸检测,2次核酸检测间隔应在24小时以上 ,获得核酸阴性结果前请居家,不要外出即可。是否算密接:不算。
〖肆〗、时空伴随者不算密接,但建议居家隔离三天并进行核酸检测 ,阴性后方可正常上班 。时空伴随者是否算密接:- 不算密接:“时空伴随者”是指与确诊病例的关联电话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800m×800m)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且最近14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30小时以上的人员。